課程概要
- 日常生活美學:拍錄日常食衣住行育樂中,具有美感的事物。
- 藝術生活美學:訪錄藝術家談生活美學,現場示範創作並導覽作品,談創作的靈感。
- 生活達人的美感經驗:訪錄生活達人談生活的美感體驗。
- 各行各業的經營美學:訪錄企業團體或個人經營理念或實踐之美。
學習目標
美學原是哲學分支,指一門探索美、美感或藝術等相關課題的理論,是抽離生活而談的知識系統。但生活美學並不從學理出發,而是直趨生活多元面相中尋找。也即從食衣住行日常生活的藝術文學形式內容、展演及生活的物質或空間,甚至從不經意的角落,發現其內在美與外在美。期望提供學生以下分項目標中,培養出一雙發現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眼睛。
- 感受一般人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美學,啟發同學在生活中體驗美感。
- 探索廣義的藝術家生活美學,並了解其創作靈感來自生活。
- 從各行各業生活達人的美感經驗中,啟發同學在生活中發現處處有美,培養同學的審美能力。
沈國仁老師(寫生法)
取景去蕪存菁
古厝主體建築,用影子破掉平行線構圖,主題紅色調跟綠色調對比很美,若陰天,顏色不能對比太厲害,畫細雨霧霧的用渲染法。
沈國仁老師喜歡透明水彩,不用白的跟黑的顏料,畫面很乾淨。
與水彩畫結緣:
- 小學時喜歡畫
- 中學擅長畫畫
- 到屏師附小當美術專任老師
- 就讀師大藝術系:到李石樵老師畫室學素描;跟廖繼春老師一起寫生。
- 回故鄉屏東女中教書,專注於透明水彩寫生,成為一位道地的水彩畫家。
- 到日本留學,參加水彩畫會。
- 回台任教台灣藝專
- 安排日本不破章來台寫生十多年
- 至今(2015年)92歲仍堅持到戶外寫生,他的畫室在野外。
- 美的定義:美就是有感動的。
- 沈老師用心感受天地之美,將它用彩筆揮灑出來,觀賞者只要用心、用眼就能感受,美盡在不言中。達到莊子說: 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」的境界。而且,沈老師的寫生,是在描寫他自己的生命,也是在描繪大自然的生命,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啊!
- 司馬老師原名吳延玫,司馬中原是筆名。
- 榮獲世界文化藝術學院頒發「文學博士學位」
- 司馬中原,未受正統的學校教育,1948年,15歲,參與國共內戰,隨國民政府軍隊來台。
- 小時就有「過耳不忘」記憶力,大量聽說書、講古,看野台戲,未進入私塾前,已讀懂通俗演義。
- 1950年代,被封為反共文學代表之一,他的作品範圍很廣,有鄉野傳奇、懷舊、俠客、靈異故事、自傳式小說、也有涉及現代社會的作品。
- 司馬中原重要作品,按照主題和表現形式,分為三類:史詩性的、純抒情性的與鄉野傳奇。
- 史詩性的小說,是以大好山河和半世紀前的國共戰爭,襯托出人性的善惡。純抒情的作品,則散發著人性光輝。鄉野傳奇這部分,數量最大,有濃烈的鄉土色彩和民族風格。
- 司馬中原年輕時立下寫作方向: 「要認識這個民族,要把一生對歷史文化的經驗傳給下一代。」
- 〈紅絲鳳〉,這篇小說被收錄在《鄉野傳說》中,可連著後面〈珍珠匣〉那篇一起看。司馬中原是以說書人的口吻呈現這個故事。
- 這篇小說敘述金滿城當鋪最權威的鑒定家──李老朝奉與一隻寶瓶號稱「天下第一瓶」紅絲鳳的故事。
鬼與人的哲理
- 鬼怕文人,也怕窮人。
- 為外物所役又無法自拔者,鬼也。如煙鬼、貪財鬼、好色鬼、酒鬼、賭鬼、毒鬼等等。
- 持正念,行正事,做自己的主人,做一個真正的人。
- 心裡面沒有鬼,他就不是鬼。
與文學結緣
- 司馬中原筆名的意涵:因佩服太史公司馬遷的為人、胸襟、氣度、修養與文學藝術的筆法,以司馬遷的筆寫中原黎民的苦難。
- 夫妻相處之道:「 差不多」哲學。
- 中國文學中有興趣的兩位作家作品:蒲松齡《聊齋》與紀曉嵐《閱微草堂筆記》。
- 做學問態度:懷疑與探究,不斷尋覓真理的軌跡。讀書,懷疑,研究,確定。
- 事緩則圓。
- 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。
- 美的定義:內心的美是永恆的美。
- 琴園國樂團團長林谷珍老師1988年成立「琴園國樂團」,致力於民族音樂的推廣傳承。
- 林谷珍老師構思十多年創作了一齣國樂音樂劇【說書人音樂劇場-大唐盛世.李謩傳奇】於2011年首演,獲得好評。
林谷珍老師導聆絲竹樂器與樂曲:
- 原有很多民間賣藝,走唱,乞討,以二胡當謀生工具。
- 劉天華:近代國樂之父,盡力推動改革國樂。借用小提琴把位的技巧,帶到二胡,表現力變大。將二胡簡單的民間的樂器,在技巧的豐富,音域的擴展,樂曲新的創作加入新的元素。二胡是東方弦樂的代表。
- 《二泉映月》作者華彥鈞,小名阿炳,江蘇無錫人。失明後,流落街頭,大家稱他瞎子阿炳。依心曲因惠山腳下有 「天下第二泉」而定名《二泉映月》。
- 音樂是以心印心的時間藝術
- 琵琶原是胡人的樂器,當軍樂使用,胡樂改良後,成為中國特色性的樂器。
- 琵琶兩首舉世聞名武套曲:《十面埋伏》、《霸王卸甲》。《十面埋伏》:從劉邦勝者之師的角度,描述兩軍征戰的緊張氣氛;《霸王卸甲》:從項羽的角度,描述項羽困獸之鬥,與虞姬訣別,自刎烏江等。
- 琵琶文曲,傳統樂曲如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梅花三弄》…等;近代樂曲很多,如《訴》:吳厚元作曲,讀白居易《琵琶行》有感,撫今憶昔。
- 〈琵琶行〉: 「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。…猶抱琵琶半遮面。轉軸撥絃三兩聲,未成曲調先有情。…輕攏慢撚抺復挑,初為霓裳後六么。大絃嘈嘈如急雨,小絃切切如私語。嘈嘈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。…曲終收撥當心畫,四絃一聲如裂帛。…」
與國樂結緣
- 有一顆善良純真無邪的心,最自然。法師助念母親往生的景象很美。母親往生,助念八小時後,母親面露微笑,非常鬆弛自然,世間煩惱俗事已放下,很安詳,最美。
- 美的定義:自然就是美。真善美,純真善良的本性最自然最美。
崑曲林祖誠老師2015年跟一群熱愛崑劇表演的曲友和古琴音樂的琴人創立一個團體:大音雅集。
林祖誠老師介紹崑曲之美
- 崑曲,中國戲曲的百戲之母,集合中國表演藝術精華。源於元末明初,蘇州崑山的地方小腔調,經過音樂家文學家琢磨為水磨腔,廣受民眾歡迎,而成為全國性的劇種。劇本曲牌體源於宋詞,表演形式源於元朝雜劇,結合中國戲曲三大元素:文學、音樂與表演而集大成。
-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定為全人類共同非物質文化遺產
- 如何欣賞崑曲之美:1. 劇本:中國文學的詞。2. 音樂:元雜劇的鼓,笛,琵琶,三弦,提琴等。3.表演:載歌載舞,寫意寫實,寫景寫情。
- 主要角色:生旦淨末丑
- 角色行當-生:巾生,冠生。旦:閨門旦,貼旦,正旦。 淨:花臉。末:老生。丑:二淨。
- 折子戲,它是全本戲裡的一折,或是一出。折子戲就是截取整本戲中的某一個戲劇元素相對完整、相對精彩的故事情節,作為一次演出的劇目,叫作「一折」。
-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「牡丹亭」的「拾畫」第一折「顏子樂」: 柳夢梅進京趕考,住杜麗娘舊宅養病,到後花園散心,「顏子樂」描述後花園景物。
- 明朝劇作家湯顯祖「臨川四夢」「南柯記」其中一折「瑤臺」:俠士淳于棼,槐樹下的夢:螞蟻國金枝公主至瑤台養病,與敵人 檀夢四太子對峙過程。
- 蓬瀛曲集從民國38年至今,堅持60多年,舉辦2000多期,是台灣唯一定時定期從未間斷的曲會。因台灣是蓬萊仙島,所以取名蓬瀛曲集。
- 蓬瀛曲集珍貴資產:焦承允老師崑曲曲譜和夏煥新老師身段譜
- 蓬瀛曲集陸續舉辦一系列的崑曲教學:化妝、基本功、身段、唱曲等等
- 崑曲的樂隊:文場:笛(江南絲竹之王),三弦,提琴;武場: 鼓,板,小鑼,大鑼,鐃鈸。
- 林老師創立「大音雅集」,「大音」取老子《道德經》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的意義,藉由這個名稱,表示追求自然和諧之美,並希望透過藝術之美,讓大家感受到自然和諧的精粹。
- 最深刻的美感經驗:演員的呼吸,角色的呼吸。
- 美的定義:人與人心靈的交流
- 書法家蔡文斌老師說抄經要有恭敬心。抄寫的經文如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:「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。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。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。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道。」
- 謝孟桓老師七言詩其中兩句:借住玄圃修圓覺,研掃黃庭悟清真。蔡文斌老師寫「靜修圓覺」,「了悟清真」。
- 蔡文斌老師寫佛字,佛者非人也。因為人活在二次元相對中,藉五蘊蒐集資料,加以研判,以求最佳生存之道。但是,人常常會越離越遠,忘了生命中更深邃更原本的絕對、永恆的究竟。藉著每天重複又重複,讓思緒全部歸零,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,回到生命的本真。
- 寫書法要「去」 ,才能得「給」(台語),就是要「去蕪存菁」
- 蔡文斌老師引述佛經:未曾有一世,不被無常吞
書法功法講解與示範
- 磨墨時不快不慢,思緒歸零。
- 「磨墨時對我們自己生命的內省和內觀: 無是非、無對立、無恩怨、無黑白」
- 「磨墨最深的層面,是在檢討自己的生命,強化自己的生命,簡化自己的生命」
- 「書法是一個人生命的面貌」
- 寫書法是在凝聚氣。
- 蔡老師常寫一首佛詩:人命無常呼吸間,眼觀紅日落西山,寶山用盡空手回,一世人生萬劫難。
- 書法分結構與運筆。以行書來論1.結構: 有大有小,有粗有細,有快有慢,有潤有躁,有順有逆等等的變化。2. 運筆: 要有旋轉的力量,才會有立體感,會延生出能量。
- 好的書法可以改變周遭的氛圍,改變磁場。
與書法結緣
書法有可變可不變:
不變的是,書法一定要從生命鎔鑄出來;可變的是技法表達方式。
水墨畫家陳鶴年老師認為:
- 作畫態度:1. 隨興 2. 心平氣和 3. 大膽嘗試,小心收拾。
- 構圖:有天有地,取精華,裁剪很重要,賓主要區分。
- 畫上題詩:雨洗清山淨,四時分外明,傍水築屋住,為聽飛瀑聲。
介紹作品與技法一
「墨分五色」典故:唐代畫論家張彥遠
- 《歷代名畫記》說:「運墨而五色具」,是指水墨的顏色,就和「道」一樣素樸,是最「自然」的顏色。■水墨也和「道」一樣,蘊含自然界的五色,所以「運墨而五色具」。
宋代畫家郭熙《林泉高致》認為山水畫要達到可行、可望、可遊、可居。
介紹作品與技法二
- 看長卷:一邊捲一邊開
- 構圖:留白很重要,有疏有密才完整。
- 筆法:1.用筆用墨要統一,筆法粗中有細,細中有粗。2.樹要畫得奇,要有轉折變化才耐看,而且,畫出蒼勁,可以畫出樹的年齡。
陳鶴年老師談與水墨畫結緣過程
- 生長於南投(崎嶇小路、小溪),喜愛自然,獨鍾藝文。
- 在摩耶精舍跟張大千先生習畫兩年的因緣。
- 歸居山林(自己設計房舍庭園、蓋房、造園)。
- 天災地變,作品與收藏大部份付之流水。編鹿谷史冊。
- 恢復家園,創作不斷
- 美的定義:美就是協調
示範茶儀與講解
茶禪美學老師徐國璽老師談茶席展具
原理:
- 君臣佐使:君是茶壺,臣是勻杯,佐是茶杯之外的茶具,使是茶杯。
- 三種茶席型式:正席(勻杯在茶壺後方)、負席(勻杯在茶壺前方)、用席(勻杯在茶壺不同位置)
- 中國茶席精神:覺真敬簡
- 茶席六寶:淨、知、量、調、轉、覺
- 三個敬禮:茶壺向天地敬禮 、茶匙向老師敬禮、茶巾向來賓敬禮
- 茶禪一味
示範茶禪與講解
甚麼是禪?
- 真正的參禪重在生活作務,犁田除草是禪,早耕晚課是禪,泡茶插花是禪,茶禪一味。
- 禪的十二字箴言:身在那裡,心在那裡,全身放鬆。
- 茶禪程序:舉巾問訊…撥茶葉入茶則…賞茶…溫壺…撥茶葉入壺…泡茶…15茶境…眼觀鼻鼻觀心…茶湯滴乾淨…傳茶…品茶…評茶。
「心要定」
與茶藝結緣
- 宋朝四藝:焚香、點茶、掛畫、瓶供。
- 心有讚嘆別人的雅量,美在你們心中。
- 美的定義:心空才是美
- 茶本是茶,禪就是禪,藉茶開發人人本具的禪心,藉茶觀心,來找尋人生自我的真諦。禪也藉由泡一杯好喝的茶做為主要的目的,因為茶泡得好喝,表示善心善念。茶席藉由水性,壺性,茶性,數息加以運用。由於泡茶品茗時意念的專注,藉由一進一出的呼吸與起心動念,明心見性,達到喝茶悟性,這就是茶禪。
戶外桐花
- 花藝老師李麗淑老師說:生活的美學就是當下,生活美學就是有一個很靈敏的心。
- 蘇東坡赤壁賦: 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。
- 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- 宋代民間四藝:焚香、點茶、掛畫、瓶供。
花藝之美示範講解
中華花藝注重意趣,日本花藝注重形式,西洋花藝注重色彩。
劉禹錫的詩< 庭竹>:「露滌鉛粉節,風搖青玉枝。依依似君子,無地不相宜。」
- 中華花藝把中華古典文化、古典詩詞、節氣融合在一起,是更完美的生活藝術。
- 一花象徵野陌千色,一葉寄情綠郊萬里。
- 日本三具足:香、花、燈
- 明朝袁宏道說:「插花可以緩悲,逞才,破閑居孤寂之愁,寄磊塊雋逸之氣。」
- 去蕪存菁.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乾坤.
- 與花藝結緣
- 李麗淑老師說:中華花藝是她生命的原鄉。開啟人生另一扇門,拿到珍貴的古文化鑰匙。
- 美在每個人的內心,當我們的心去跟一件事做很深的接觸時,那就是最美的感動。
- 我中有妳有祢而化為你
劉宗榮簡介
- 2012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
- 2012~14 新竹市光復中學美術老師
- 2012-13 作品獲選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劃
- 2011 新北市視覺藝術創作國際交流補助
- 2010 新竹教育大學校慶美術創作大獎-首獎
- 2009 李澤藩美勞教育獎-首獎
- 2009 DCView寶島100攝影比賽-百大攝影師
一、我中有妳有祢而化為你
- 從「本欲」開始探索
- 採取自傳式的創作,自己擔任模特兒,演繹自我生命階段的心境。
- 探索情欲,以自身裝扮成被媒體物化的女性,既感受宣洩欲望也進行反思。
- 構圖有中心化、兩邊式去中心化兩種,人物中心的畫面主體展現著欲望,而兩邊式構圖帶來視覺焦點轉移,象徵欲望已淡。
- 融入宗教道德於繪畫之中,將自我神聖化,意在自我期許。
- 以自傳式繪畫記錄著自身生活、思維與主張。前期以自身為模特兒,從鏡像中、鏡頭下畫出一種表現性的,刻意裝扮的,象徵的,照像寫實油彩所畫的虛擬實境。
- 大膽展露著傲人的性感胴體,暗示著男女同體,率性兼妖嬌。將我(與妳)置入鏡中反照,成為讓我觀看的「你」,然後再將這個「你」彩繪入畫。
- 有時隨性裝扮瀟灑於江湖之間,有時又穿起神明袈裟頭頂光圈,仿佛祈求救贖。
- 藝術家幻化成多重角色自導自演,畫中所扮演的,是他心目中若虛若實的、性感的或神聖化的、情感的,與女性糾結纏綿的或如神佛般的、男性的自己。
二、注視著「他」
- 關注社會/表達主張:
- 參與苗栗大埔拆遷案及國慶日抗議期間,曾彩繪肖像以紀念或供民眾宣洩,表達激進主張與控訴。
- 發表社會運動/社會關注相關創作,如雞頭等題材充滿象徵引喻。
- 題材詮釋及手法:
- 關注對象由「我」自身轉向外界,其鏡像或相機捕捉「注視」對象也轉向對其「他」人事物的情感。
- 透過具有表現性的照像寫實及象徵隱喻等藝術手法,將「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」相融合的「你我」,改為關注或注視「他、他們」。
- 大膽直接的題材表達對政治社會議題的認同與主張。
- 社會運動中的藝術參與:如大埔事件藝術行動:行動、繪畫、拓印。
- 此階段仍採照片為底的寫實,但強化以一物比喻另一物的隱喻手法,表達控訴。有些利用光圈聚焦到失焦製造特殊效果,有些則更為強化表現性色彩或筆觸。
- 大膽表達政治社會的認同或主張,甚至作為社會運動現場運用的工具,加深藝術的社會性面向。
- 創作的情感與表現
- 創作的情感與表現
三、討論結語
- 題材,以自傳式繪畫記錄自身情性的探索,對外政治社會的主張。角色扮演背後,隱藏著直逼自己面對並探索自我的嚴肅與真切。
從喃喃自語轉趨具攻擊性繪畫語言。並踏上社運舞台,透過繪畫行動展開對政治的指控。 - 藝術表現:將主觀心象與情感投射到客觀照片形象,經過現實與表現性手法加工組合,開創多元表現。
- 以藝術表達政治社會主張,在台灣解嚴與民主化之後擴大包容性,使藝術參與社會事件或運動之中,增添了濃郁的任務性。
參考資料
- 喬治.巴代伊(Georges Bataille)著,賴守正譯。2012。情色論。台北市:聯經。
- 劉宗榮。晃遊內與外,肉身的主體:劉宗榮創作自述。中華民國101年7月6日,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碩士論文,未出版。
陶土:給我慰藉
總主題:姚克洪藝術
前言
- 1973-76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
- 1973-80師李仲生研習現代藝術
- 1976-80師潘柏世研習東方哲學
- 1977學陶藝於顧獻樑夫人黃艷華女士
- 1980~師李亮一、馮盛光、楊作中謝武忠習陶藝釉藥
- 1986加州洛杉磯Rio Hondo學院進修陶藝
- 1988-90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,主修繪畫、陶藝
一、陶土:給我慰藉
- 陶土沉重穩定給我很大的安慰
- 李仲生教我潛意識繪畫
- 畢卡索陶器彩繪自由流暢令我嚮往
從抽象與潛意識尋找永恆
二、從抽象與潛意識尋找永恆
- 陶_一種永恆的存在
- 陶藝是器物,也是藝術_思考Peter Volkos
- 我的創作從抽象與潛意識中,自由湧現
三、尋找陶藝的純粹
個展
- 台灣土話1993
- 黑色博物誌1998
- 典藏淡水 花器物語2006
- 泥漿塊與網格狀有著母親的意象
- 尋找陶藝的純粹性
- 壓力獲得釋放,但生命仍有焦慮
四、總結
- 首批受現代藝術與學院教育的陶藝家
- 抽象表現主義影響,用雙手揉捏搓壓、結合不同媒材,將生活所感傳達出來。
- 從陶器與藝術之間,尋找一種純粹。
指導美術班學童集體「巨」
林政榮簡歷
- 台北市民族國小美術班美術教師
-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美術系創作理論水墨組博士
經歷:
-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講師
- 2012無知無欲玄盦水墨書印個展
- 2013獲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「呂章申先生書法篆刻獎學金」創作類首獎,研究論文類〈大陸流行印風初議〉優選獎
- 2013獲台師大藝術學院博士班提名,獲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證書
- 2015玄盦水墨書印個展
- 2015年,擔任教育部國教署高中、國中、國小藝術才能班優質發展中程計畫,區域藝術教育推動資源中心計畫 - 全國藝術教育總召學校,推動資源中心種子教師
- 2015年,擔任教育部國教署高中、國中、國小藝術才能班優質發展中程計畫,區域藝術教育推動資源中心計畫 - 北區藝術教育, 推動資源中心種子教師
一、指導美術班學童集體「巨」作
引導畢業製作
- 主題與媒材:以年節音樂舞蹈綜合表演、服飾設計、巨幅繪畫。
- 畫面建構與分工合作:老師進行整體架構,分配學生分組彩繪書寫。
- 形式風格來源:
- 書畫形式:廟宇祠堂彩繪對聯並列。
- 色彩構圖:民俗廟會彩繪濃郁繽紛、擁擠密閉的空間感。
面對情慾,結合書畫印章創作
二、面對情慾,作者/觀者身在何處?
- 繪畫出自生活經驗才會感人
- 情慾主題源於社會事件
- 今:社會偷拍事件引發創作主題
- 古:春宮圖是教導子女性生活教材
- 碑帖圖文撕貼作為肌理效果
- 詩文有具體意涵
- 格狀構圖如都市窗景、或隱或顯
- 篆刻除姓名文外,為有意思的詩文。
逼視/迷離_後現代的繪畫現
三、逼視/迷離_新文人畫的後現代現象
- 題材採取古今混搭,公車穿梭於其間
- 部分車體、裸女留白,搭配地板暗紅,用以區別古今,豐富畫面
- 畫面滿布象徵都市之擁擠
- 公車暗喻都市夜店笙歌
四、討論結語
參考資料:
林政榮著(2014)。新文人畫的後現代現象 - 當代水墨情欲探微。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手工書教作/賞析
現職:
- 秀朗國小教師
-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兼任講師
學歷:
- 1965出生,新竹師範學院畢業
- 1999~2001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版畫碩士
重要經歷:
- 2015 瓷盤彩繪個展
- 2009、2012、14花卉彩繪個展
- 2003 第23屆西班牙巴塞隆納ADOGI版畫比賽入選
一、手工書教作/賞析
- 手工書_封皮、內頁與手工縫製
- 異國造型裝禎風格
手工書與收藏
二、手工書與收藏
- 書籍裝禎多元趣味
- 雕塑般的手工書/立體書
水彩花卉跳曼波
三、水彩花卉跳曼波
- 從版畫、水墨畫到瓷器,特寫裝飾性花卉,好奇探索主觀色彩與紙張/瓷器質感,華麗繽紛
- 收藏和服、各類布料,欣賞質地色澤、手工織繡與裝飾性造型,反映於繪畫與手工書製作
四、瓷盤花卉展抒情
釉下彩瓷盤,花卉/瓷盤巧妙展抒情
五、結語
2-1-1為人處事
終身學習的不老人瑞-趙慕鶴老師
- 唐朝劉禹錫陋室銘: 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,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斯是陋室,為吾德馨。」趙老師是有德者,身上自然散發芬芳氣息。
- 趙老師優點五項:認職盡份,正直不貪,光明磊落不欺暗室,處處為人設想,不虧欠。
- 趙老師:一、胸襟寬大,看淡名利。二、熱心助人,沒有架子。
- 2-1-2鳥蟲體書法
- 趙慕鶴老師創立高雄市鳥蟲體書法協會。94年完成唐詩的法帖,98年完成百家姓法帖。
- 100年大英國家圖書館典藏趙慕鶴鳥蟲體書法。
- 2-1-3終身學習
趙慕鶴老師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典範:
- 三十歲前都在讀書。
- 逃難當旅遊,睡死人堆,幫產婦接生…。
- 落腳台灣:逃難吃苦磨出堅韌意志,現在容易感到滿足。
- 75歲當背包客遊歐洲。
- 「活到死,學到死」: 87歲讀高雄市立空大,92歲學唱戲,93歲到醫院當志工,95歲考上研究所,98歲獲得南華大學研究所畢業,是全國最老的碩士。98歲學電腦,105歲到清大旁聽,準備考博士班。
結語
- 趙老師奉行母親教誨,尊親孝親的表現,是最美的。
- 趙老師是擁有美麗靈魂的有德者,自然散發芬芳氣息,自然展現美麗身影,最溫馨最耀眼。
- 2-2-1焚香用途與香品、香具
蓮懺法師談焚香用途與香品、香具
- 焚香用途:可淨化身體、防蚊蟲,淨化空氣,淨化心靈,身心舒適。
- 香,分兩類:一種是道德的、精神的、心靈的香,是形而上的;另一種是感官的香,可以看得到、嗅得到,可以感覺得到的。
- 感官的香可分兩類:香品和香器。
- 香品有香油、香水、點燃用的香。
- 點燃用的香依形狀分:香塔、香沫、香塊、立香(長壽香)、臥香、香環…等。
- 香器(香具):
- 依形狀命名:圓、方、臥、不規則、火舍、鍊香爐…等。
- 依供主神命名:公媽爐、天公爐、佛祖爐…等。
- 依用途命名有行動手爐(如意手爐)、鍊香爐。
- 依材質命名:木香爐、銅香爐、瓷香爐。
- 香煙裊裊,不只有感官之美,更有心靈之美,不只有形而下、形而上,更有超越形而上的美。
- 2-2-2蓮門禪指
蓮懺法師自創蓮門禪指
- 觀音指
- 般若指
- 彌陀指
身心統一平衡就是美的極致。
常練習蓮指,可以減少失智、減少失意。
- 2-2-3中華五眼協會
中華五眼協會創會導師—蓮懺法師
- 中華五眼協會乃是為身心障礙服務而成立,關懷、陪伴、支持身心障礙者。
- 五眼協會宗旨:協助障者自立、提升障者生活、改善障者生活、促進障者福利。
- 五眼:取自佛經中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五種境界
視障界尊崇蓮懺法師是「盲人導師」、身心障礙界尊崇蓮懺法師是「身心障礙者導師」、「公益導師」。
美感經驗:兒時慾望簡單,燒窯烤地瓜之樂。
對美的看法:天真、自然、樸實就是美。
- 2-3-1唐鴉的創作
- 唐鴉以蛹為創作主題,蝴蝶雖然美麗,但是,在成長的過程中,蛹這個階段是最脆弱的,藝術家以這樣的創作要來提醒世人,大地其實也是很脆弱的,我們要友善環境。
- 唐鴉研究看似廢土的淤泥,燒製後可以做濾材,廢土可以再利用。八八水災之後,用小林村的泥土和淤泥做了八百八十八尊小沙彌,為土地環境祈福,提醒世人要友善環境。
- 唐鴉常將廢棄的木頭雕刻成藝術品,如用邊角料刻成花生、苦瓜、芭蕉葉、荷葉、筷架、鳥梨、枯葉,甚至邊材長度不夠,為增加荷梗長度,用接的,做卡榫接得天衣無縫,非常精緻。廢料可以變成博物館的藝術品,希望啟發小朋友珍惜資源。
- 2-3-2唐婆醋與手染服
- 醋是鹼性的
- 唐婆醋是用上等材料與山泉水釀製,用心呵護,要一年或一年半才能製成,所以,唐婆把這些醋叫做「我們的孩子」。她說:「如果心懷感激的心情飲用,身體的吸收效果是最好的。」
- 2-3-3白雞山家庭美術館
白雞山家庭美術館主人—唐鴉唐婆兩位老師
- 白雞山家庭美術館,成立於2000年,在家裡辦藝文展覽,藝術生活化。
- 唐鴉雖是小兒麻痺,但很樂觀,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,他覺得,世界是公平的。他走路是搖晃的,他的地球是晃動的,但是水平很精準,是他的優勢。
- 唐鴉談美:美就在生活當中,很輕易的心靈的寧靜。喝個茶,喝個咖啡,發個呆,是很美的事。
- 2-4-1太極拳示範講解
太極導引紀連成老師談拳理特性:楊式講究抽絲,郝派講究開合,小架講究纏絲。拳架強調外相顯化,但內在理為一貫。
2-4-2太極導引示範講解
十二式「太極導引」分為「引體」與「導氣」兩大部分。
引體功法為:
- 旋腕轉臂-正式
- 旋腕轉臂-隅式
- 旋腰轉脊
- 通臂雙旋
- 旋踝轉胯
- 三旋合一
導氣功法為:
- 呼吸以踵
- 南北拉極
- 氣機交替
- 推手舒展
- 引腕彎腰
- 抱元守一
- 「引體」人體九大關節-肩、肘、腕(手部三關);腰、脊、頸(身軀三關);跨、膝、踝(足部三關),透過無限的旋轉扭絞,由外而內,由淺而深,逐步絞緊鬆弛,並配合丹田內轉、氣沉丹田的纏絞作用,成為一個通體旋轉的整體,並在呼吸吐納的交互配合下,使身軀內臟得到微妙的自我按摩,使人體達到內外調和,綿綿不絕的創造意境。
- 「導氣」六式則在深、長、綿、勻的呼吸吐納中,配合肢體、筋骨的鬆透舒冶,使氣息流注全身。不但縱向、橫向的氣機得以擴張。這種通身經絡的養氣練法,通常都會引發氣機,產生氣動。如果修習者能以「無為」心境,使氣自然運行,即有助於經絡氣脈的通暢與健旺,達到身心調和,預防疾病的奇妙效果。
2-4-3與太極導引結緣
- 美感經驗:身心統一、環境統一。
- 美的定義:心無罣礙。
2-5-1創立果庭書院緣起
書院在中國,官辦始於唐朝,北宋盛極一時,知名書院如白鹿洞書院、嶽麓書院等。明朝沒落。清朝不分官立私立,皆受監督,講學不復自由。自民國起在香港、台灣有不同學校稱「書院」,惟已與古代書院不同。
創立果庭書院緣起
- 果庭:熊公哲先生號「果庭」,先生追述其父之教:「學貴淑陶氣質,有益身心。父母雖歿,必思貽之令名,而患於不果。 」秉此「庭訓」以謂:「吾揣夫學「不果」,無以承先人之教。」
- 果庭書院發揚傳統文化:整齊百家折衷一是,道宗孔孟學繼朱程。士先器識而後文藝。
2-5-2竹筒功、佛曲與書院活動
熊琬老師談武術的哲理
- 拳雖小道,但有天地之大道存焉。
- 武是藝術,也是人生哲理,也是一種美學。
- 竹筒功三統:一統天下,通通有獎,統領大眾。
2-5-3與儒釋道結緣
- 靜坐使身心靈改變,原本心像水波晃動,所以每人看法不一。當我們心平靜時,看見的就是宇宙真相。
- 熊琬老師談美:身心靈的協調平衡,韻律,自然就是美。
- 弘一大師:花枝春滿,天心月圓。
- 禪師詩偈:終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破嶺頭雲,歸來偶把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
留言列表